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路669号12栋1单元16楼1605号
联系电话:028-89992818  13518163260
邮箱:1065997656@qq.com

行政事业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及管理规程 附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体系

一、确定绩效评价对象

绩效评价对象由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确定。预算部门年度绩效评价对象由预算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提出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定,也可由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年度工作重点等相关原则确定。目前项目入库前是需要填写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的,因此针对相应的项目也应该开展项目的绩效评价。

二、下达绩效评价通知

一般情况下,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在实施具体评价工作前,应下达评价通知,内容包括评价任务、目的、依据、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三、确定绩效评价工作人员

由财政部门、被评价对象主管部门抽调单位成员或聘请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组成绩效评价组织机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四、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方案由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拟定具体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评价对象与负责人、评价目的、评价的依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的时间安排、拟采用的评价方法、拟选用的评价标准、需要被评价对象及单位准备的评价资料及相关工作要求。

五、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

评价小组根据需要,采取要求被评价对象单位提供资料、现场勘查、问卷调查与询问等多种方式收集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包括绩效评价对象的基本概况、财务信息、统计报表、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自我评价报告等。

六、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

对于收集的基础资料和相关数据,绩效评价小组成员应当深入实地核实有关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而整理出可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之用的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

七、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

评价资料整理出后,评价小组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进行评价工作,并作出评价的初步结论,该结论经评价单位审核后作为提交评价报告的依据。如果在评价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予以论证。

八、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评价工作的成果,也是对被评价对象财政资金绩效情况的结论性报告。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及财政资金具体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指南的规定提交绩效报告。预算部门应当对绩效评价报告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部门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复核,提出审核意见。

九、评价结果反馈

制定评价结果反馈通知书,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预算单位,与预算单位就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积极的沟通,进一步完善评估报告。预算单位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就有关问题积极整改,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支出行为,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

十、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后,绩效评价实施机构应进行工作总结,将工作背景、基本情况、初步结论、审核认定结果、评价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政策与制度完善建议以书面材料等形式,上报绩效评价组织机构备案。绩效评价组织机构应妥善保管有关资料,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档案。对于涉及专项资金使用或工程项目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及相关数据,应当建立项目库,进行动态性管理,以备对项目后续绩效的进一步评价。


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规程

绩效评价本质仍然是预算管理,是对现有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完善。管理过程中融入绩效理念,使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算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

第一阶段:预算编制阶段(上年6月初至上年12月上旬)

1、事前绩效评估

(1)事前绩效评估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就预算项目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等内容进行重点论证。

(2)事前绩效评估阶段包括确定评价对象、成立评价工作组、确定评价机构、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下达评价通知。

(3)事前评估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等。

(三)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等。

(四)省级部门单位的职责、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等。

(六)其他依据。

(4)事前绩效评估内容

名称

主要内容

立项必要性

主要评估项目设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否贯彻落实主管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及年度重点中心工作,是否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确定的服务对象,是否属于财政资金支持范围等。

投入经济性

主要评估项目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项目支出测算依据是否充分,成本控制措施是否科学有效等。

绩效目标合理性

主要评估项目绩效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行业发展规划、计划相符,是否有明确的产出和效益,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可衡量,指标值是否合理、可评价等。

实施方案可行性

主要评估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明确组织管理、职责分工,是否制定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是否建立保证项目绩效可持续发挥作用的配套机制等。

筹资合规性

主要评估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筹措程序是否合规,财政投入方式是否合理,筹资风险是否可控等。

2、绩效目标设定

(1)绩效目标是指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2)预算单位编制绩效目标,应事前梳理项目信息,预计一定时间能达到的产出和结果。其次收集基准数据,构建项目的逻辑模型。目标设定做到指向明确、具体细化、合理可行。

(3)“一上”预算应完成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审核工作。按照“谁组织项目实施、谁编制绩效目标”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职能设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编制绩效目标和指标,并确定合理指标值。绩效主管部门组织对绩效目标的“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后,随同“一上”部门预算报送。

“二上”预算主要是按照“一下”预算控制数和相关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绩效目标。

(4)绩效目标应当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效益和满意度,与预算支出内容和预算总量相匹配,并符合以下要求:

要求名称

具体要求

指向明确

绩效目标要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并与预算支出内容、范围、方向、效果等紧密相关。

细化量化

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时效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定量的,可采用可衡量的定性表述。

合理可行

设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实现。

对应匹配

绩效目标要与计划期内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预算确定的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与预算支出标准相适应。

3、事前评估方法、方式

事前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文献法等。

事前评估的方式。包括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4、事前评估结果

包括评估结论和评估得分两部分。评估结论分为建议予以支持、建议调整完善后予以支持和不予支持三种。

第二阶段: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当年8月1日~9月30日)

1、绩效运行监控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单位监控、部门监控和财政部定期监控。

2、绩效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相关规定,组织对1-7月份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要求,整理分析和填报相关报表。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绩效监控结果,及时开展整改落实工作。

绩效主管部门结合单位党组确定的年度重点中心工作,确定部门重点监控项目,实行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加强监控信息收集和分析,建立分类预警机制,指导督促各单位加快预算执行,实现绩效目标。

3绩效监控的内容。

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预计产出的完成进度及趋势,包括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二是预计效果的实现进度及趋势,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三是跟踪服务对象满意度及趋势。重点关注项目执行是否与绩效目标一致、执行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包括预算资金拨付情况、预算执行单位实际支出情况以及预计结转结余情况。重点关注相关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项目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挤占挪用预算资金、超标准配置资产等情况。

其他

其他需要实施绩效监控的内容

4绩效监控方法。

绩效监控采用目标比较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绩效实现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评判。

5、绩效监控结果运用

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政策制定的参考,各部门单位绩效监控工作情况作为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三阶段:预算绩效评价及工作总结(翌年1月1日~6月30日)

1、项目绩效评价

项目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依据规范的程序,对预算资金的投入、使用过程、产出与效果进行系统和客观的评价。项目绩效评价分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

(1)    开展单位自评。

各部门各单位针对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单位自评,填报绩效自评表,对总体绩效目标、各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评,绩效主管部门加强对自评结果的审核,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自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2)    组织部门评价。

组织开展评价工作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完成报告及结果反馈四个阶段。按照“先各部门各单位自评,后组织部门评价”的方式,对项目预算支出绩效进行评价。

(3)    配合财政评价。

财政评价指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的项目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各部门各单位应配合财政评价工作。

2、部门整体绩效评价

(1)开展单位自评。各部门各单位针对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单位自评,填报绩效自评表,对总体绩效目标、各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评,绩效主管部门加强对自评结果的审核。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自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2)组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绩效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组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完成报告及结果反馈四个阶段。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部门整体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3、绩效工作总结

(1)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绩效主管部门根据要求组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报送绩效总结报告。

(2)绩效评价工作总结的内容。

一是总结报告——通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的共性指标,设计特性指标,建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从决策、管理到效益全过程的评估,简单地说就是做项目决策、投入、产出、效益、效率的总结。

二是调研报告——采用的方法更多是用调研的方式,通过大量一对一访谈问卷取得基础数据。

三是诊断报告——诊断财政政策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完善管理提供支撑。

四是咨询报告——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为财政政策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完善的建议。

        (3)严把报告和数据质量关。

绩效评价收集到的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绩效评价的生命线。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重视样本数据对评价准确性支撑作用,

注重数据真实可信,确保评价结论客观、公正、准确,更好体现绩效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第四阶段: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翌年7月及以后)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考评管理制度等,建立一体化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为更好地完成绩效评价工作奠定良好的保障基础。

2、必要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服务保障

单位组织和配备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工作人员,聘请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参与预算部门绩效管理全过程,通过加大绩效信息公开的方式,有效的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绩效管理工作结果应用是指利用绩效管理工作形成的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绩效信息,采取考核、反馈、激励约束、信息公开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单位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绩效自评价结束后,在15个工作日内公开公示结果,接受监督。把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预算编制、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深入践行“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

各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机构,作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部门,牵头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进行统一性的管理,指导各个部门针对性的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而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稳定开展。

绩效主管部门应当总结分析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应当组织整改工作,明确责任人,制订整改措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改。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体系

附件1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2022年度)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点

分值

评分标准

考评方法

资产管理效果指标
(40分)

人均资产占有情况

(1)人均办公家具占有率

5

人均办公家具占有率=部门办公家具人均占有水平÷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家具人均占有水平。分别计算办公桌、办公椅、书柜、文件柜、沙发5类办公家具人均占有率。设某类办公家具人均占有率为X,则:
①X≤1,得1分;
②1<X≤1.2,得0.5分;
③X>1.2,不得分。


部门以资产实际数据为基础,借助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服务平台,自行测算评定绩效得分。国管局组织集中评审,通过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和专项抽查等方式,对各部门报送的自评分数进行审核。

(2)人均办公设备占有率

5

人均办公设备占有率=部门办公设备人均占有水平÷中央国家机关办公设备人均占有水平。分别计算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5类办公设备人均占有率。设某项办公设备人均占有率为X,则:
①X≤1,得1分;
②1<X≤1.2,得0.5分;
③X>1.2,不得分。

固定资产增长情况

(3)办公家具增长率

3

办公家具增长率=(年末办公家具原值-年初办公家具原值)÷年初办公家具原值×100%。以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平均办公家具增长率N作为参照值,部门办公家具增长率X按以下标准评分:
①X≤0,得3分;
②0<X≤N,得2分;
③N<X≤2N,得1分;
④X>2N,不得分。

(4)办公设备增长率

3

办公设备增长率=(年末办公设备原值-年初办公设备原值)÷年初办公设备原值×100%。以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平均办公设备增长率N作为参照值,部门办公设备增长率X按以下标准评分:
①X≤0,得3分;
②0<X≤N,得2分;
③N<X≤2N,得1分;
④X>2N,不得分。

(5)人均固定资产增长率与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率比较情况

3

人均固定资产增长率=(年末固定资产人均价值-年初固定资产人均价值)÷年初固定资产人均价值×100%。设人均固定资产增长率为X,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率为N,则:
①X≤0,得3分;
②0<X≤N,得2分;
③N<X≤2N,得1分;
④X>2N,不得分。

资产调剂利用情况

(6)部门内部资产调剂利用率

2

部门内部资产调剂利用率=从所属单位调入资产数量÷本部门年度资产配置总量×100%。设部门内部调剂利用率为X,则:
①X≠0,或当年未配置资产或无下属单位的,得2分。
②X=0,且本部门当年发生资产配置行为,并有下属单位的,不得分。

(7)部门之间资产调剂利用率

5

部门之间资产调剂利用率=从其他部门成功调入资产数量÷本部门年度资产配置总量×100%+调剂给其他部门使用的闲置资产数量÷本部门年度资产处置总量。设中央国家机关部门之间平均资产调剂利用率为N,本部门部门之间资产调剂利用率X按以下方法评分:
①X≥(1+20%)N,且资产调剂均通过公物仓平台进行的,得5分;
②X≥(1+20%)N,得4分;
③(1+10%)N≤X<(1+20%)N,以及当年未配置资产的,得3分;
④N≤X<(1+10%)N,或当年未配置资产的,得2分;
⑤X<N,得1分;
⑥未通过调剂方式配置资产的,不得分。


资产管理效果指标
(40分)

费用节约情况

(8)办公设备家具配置费用节约率

8

配置费用节约率=当年实际配置总费用÷(价格标准上限×当年实际配置数量)×100%。分别计算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办公桌、办公椅、书柜、文件柜8类具体资产的配置费用节约率,每项1分。设某部门某类资产配置费用节约率为X,则:
①X≤80%,得1分;
②80%<X≤100%,或该项资产未购置,得0.5分;
③X>100%,或未编报当年配置计划,不得分。

部门以资产实际数据为基础,借助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服务平台,自行测算评定绩效得分。国管局组织集中评审,通过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和专项抽查等方式,对各部门报送的自评分数进行审核。

(9)单车运行费用率

4

单车运行费用率=本部门平均单车费用÷中央国家机关平均单车费用×100%。分别计算维修保养费用、燃油费用、保险费用、事故损失费用4项平均费用率,每项1分。设某部门某项单车运行费用平均费用率为X,则:
①X≤80%,得1分;
②80%<X≤150%,得0.5分;
③X>150%,不得分。

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10)国有独资公司保值增值率

1

国有独资公司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设国有独资公司保值增值率为X,则:
①X>100%,计1分;
②X=100%,或没有对外投资的,计0.5分;
③X<100%,不得分。

(11)国有控股公司保值增值率

1

国有控股公司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设国有控股公司保值增值率为X,则:
①X>100%,计1分;
②X=100%,或没有对外投资的,计0.5分;
③X<100%,不得分。


资产管理规范指标
(30分)


配置计划执行情况

(12)配置计划数量执行率

5

配置计划数量执行率=当年实际配置资产数量÷计划配置资产数量×100%。设某部门配置计划数量执行率为X,则:
①95%<X≤105%,得5分;
②85%<X≤95%,或105%<X≤115%,得4分;
③70%<X≤85%,或115%<X≤130%,得3分;
④50%<X≤70%,或130%<X≤150%,得2分;
⑤30%<X≤50%,或150%<X≤200%,得1分;
⑥X≤30%,或X>200%,或未编报当年资产配置计划,不得分。

(13)配置计划金额执行率

5

配置计划金额执行率=当年实际配置资产金额÷计划配置资产金额×100%。设某部门配置计划金额执行率为X,则:
①95%<X≤105%,得5分;
②85%<X≤95%,或105%<X≤115%,得4分;
③70%<X≤85%,或115%<X≤130%,得3分;
④50%<X≤70%,或130%<X≤150%,得2分;
⑤30%<X≤50%,或150%<X≤200%,得1分;
⑥X≤30%,或X>200%,或未编报当年资产配置计划,不得分。


资产管理规范指标
(30分)

公务用车管理情况

(14)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平均更新年限

3

定向化保障公车平均更新年限=本部门当年更新的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累计使用年限÷本部门当年限更新的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总数。设部门定向化保障公车平均更新年限为X,以当年中央国家机关定向化保障公车平均更新年限N为参照值,则:
①X≥N,或本年没有更新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的,得3分;
②8≤X<N,得2分;
③X<8,不得分。


部门以资产实际数据为基础,借助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服务平台,自行测算评定绩效得分。国管局组织集中评审,通过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和专项抽查等方式,对各部门报送的自评分数进行审核。

(15)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配备率

1

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新能源配备率=本部门当年更新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本部门当年更新的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总数,设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新能源配备率为X,则:
①X>0,或本年没有更新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的,计1分;
②X=0,不得分。

政府集中采购情况

(16)办公家具政府集中采购率

2

办公家具政府集中采购率=办公家具集中采购数量÷办公家具年度购置总量×100%。设办公家具集中采购率为X,则:
①X=100%,或当年未购置办公家具的,得2分;
②90%≤X<100%,得1分;
③X<90%,不得分。

(17)办公设备政府集中采购率

2

办公设备政府集中采购率=办公设备集中采购数量÷办公设备年度购置总量×100%。设办公设备集中采购率为X,则:
①X=100%,或当年未购置办公设备的,得2分;
②90%≤X<100%,得1分;
③X<90%,不得分。

软件资产使用情况

(18)软件正版化率

1

软件正版化率=本部门正版软件数量÷本部门全部软件数量×100%。设某部门软件正版化率为X,则:
①X=100%,得1分;
②X<100%,不得分。

(19)软件国产化率

2

软件国产化率=本部门国产软件数量÷本部门全部软件数量×100%。设某部门软件国产化率为X,则:
①X=100%,得2分;
②85%≤X<100%,得1分;
③X<85%,不得分。

处置平台交易情况

(20)办公家具进场交易率

1

办公家具进场交易率=当年实际通过处置平台进场交易办公家具的数量÷年度应通过处置平台进场交易办公家具总数量×100%。设办公家具进场交易率为X,则:
①X=100%或当年无应进场交易处置事项,得1分;
②80%≤X<100%,得0.5分;
③0≤X<80%,不得分。

(21)办公设备进场交易率

1

办公设备进场交易率=当年实际通过处置平台进场交易办公设备的数量÷年度应通过处置平台进场交易办公设备总数量×100%。设办公设备进场交易率为X,则:
①X=100%或当年无应进场交易处置事项,得1分;
②80%≤X<100%,得0.5分;
③0≤X<80%,不得分。


资产管理规范指标
(30分)

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环保回收情况

(22)最低使用年限执行率

4

最低使用年限执行率=本年达到最低使用年限处置的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数量÷本年处置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数量×100%。设部门最低使用年限执行率为X,则:
①X=100%,或者当年处置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总量为0的,得4分;
②95%≤X<100%,得3分;
③90%≤X<95%,得2分;
④85%≤X<90%,得1分;
⑤X<85%,不得分。


(23)环保回收处置率

3

环保回收处置率=本年环保回收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数量÷本年处置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数量×100%。设部门环保回收处置率为X,则:
①X=100%,或者当年处置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总量为0的,得3分;
②90%≤X<100%,得2分;
③80%≤X<90%,得1分;
④X<80%,不得分。

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指标
(30分)

制度建设情况

(24)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建设情况

1

本部门制定了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年度内开展清查盘点的,得1分。

部门根据资产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自评,并提供各项评分相关佐证材料。国管局组织集中评审,结合各部门对资产配置计划、资产决算报告等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理论与实践创新等情况对各部门报送的自评分数进行复核,未提供佐证材料该项评分为零。

(25)资产使用责任机制建设情况

2

本部门建立了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得1分;明确指定相关领导为国有资产负责人,并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得1分。

(26)车改保留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

本部门制定了车改保留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得1分。

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27)领导重视程度

1

本部门领导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年度内有相关批示或讲话,得1分。

(28)机构人员设置情况

2

本部门有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构,得1分;配备国有资产专职管理人员,得1分。

(29)业务培训情况

1

本部门年度内召开资产管理工作会、培训会、座谈会等,得1分。

工作落实情况

(30)资产决算材料报送情况

8

按时全面报送机关本级和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决算材料,得8分;
未按时报送,但全面报送机关本级和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决算材料,得6分;
未全面报送机关本级和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决算材料,不得分。

(31)资产配置计划报送情况

2

本部门按时报送配置计划,得1分;全面报送机关本级和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配置计划,得1分。

(32)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4

部门规范建立了车辆使用台账,得1分;
部门定期公示用车事项和费用,得1分;
所属单位落实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要求,本年度配备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超过30%的,得2分,配备了新能源汽车但比例不足30%或本年度所属单位均未配备公务用车的,得1分,本年度配备了公务用车但没有配备新能源汽车的,不得分。

(33)资产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8

组织完成部门本级房屋资产入账工作,得1分,组织完成所属单位房屋资产入账工作,得2分;
通过资产处置信息公开平台公开资产处置数量占比超过应公开资产处置总量80%的,得2分,超过应公开资产处置总量50%但不足80%的,得1分;
部门资产管理联系人发生变动的,及时报送更新,得1分;
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工作,得2分。

【加分项】
工作创新情况(10分,绩效评价总分累计不超过100分)

实践创新情况

8

通过公物仓平台进行资产跨地区、跨层级调剂共享,加2分;
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传达贯彻《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实施意见》并提出落实举措的,加3分;
组织开展所属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加2分;
有其他创新点的,加1分。

理论创新情况

2

本部门年度内通过报刊杂志(如《中国机关后勤》《资产管理动态》等)或网络发表有关资产管理理论研究文章,每发表1篇,加1分。该项总分不超过2分。


附件2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自评表(2022年度)

单位名称(公章):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点

参考计算值

参考得分

自评计算值

自评得分


资产管理效果
指标
(40分)

人均资产占有情况

(1)人均办公家具占有率(5分)

-

-

-

-

其中:办公桌占有价值





办公椅占有价值





书柜占有价值





文件柜占有价值





沙发占有价值





(2)人均办公设备占有率(5分)





其中:台式计算机占有数





便携式计算机占有数





打印机占有数





传真机占有数





复印机占有数





固定资产增长情况

(3)办公家具增长率(3分)





(4)办公设备增长率(3分)





(5)人均固定资产增值率与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率比较情况(3分)





资产调剂利用情况

(6)资产内部调剂利用率(2分)





(7)部门之间资产调剂利用率(5分)





费用节约情况

(8)办公设备家具配置费用节约率(8分)

台式机





便携式计算机





打印机





复印机





办公桌





办公椅





书柜





文件柜





(9)单车运行平均费用率(4分)

维修保养费用





燃油费用





保险费用





事故损失费用





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10)国有独资公司保值增值率(1分)





(11)国有控股公司保值增值率(1分)






资产管理规范
指标
(30分)

配置计划执行情况

(12)配置计划数量执行率(5分)

批复配置数(填写)





实际配置数


执行率


(13)配置计划金额执行率(5分)

批复配置金额(填写)





实际配置金额


执行率


公务用车管理情况

(14)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平均更新年限(3分)





(15)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配备率(1分)





政府集中采购情况

(16)办公家具政府集中采购率(2分)





(17)办公设备政府集中采购率(2分)





软件资产使用情况

(18)软件正版化率(1分)





(19)软件国产化率(2分)





处置平台交易情况

(20)办公家具进场交易率(1分)





(21)办公设备进场交易率(1分)





废弃电器电子类资产环保回收情况

(22)最低使用年限执行率(4分)





(23)环保回收处置率(3分)






资产管理基础
工作指标
(30分)

制度建设情况

(24)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建设情况(1分)

-

-

-


(25)资产使用责任机制建设情况(2分)

-

-

-


(26)车改保留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1分)

-

-

-


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27)领导重视程度(1分)

-

-

-


(28)机构人员设置情况(2分)

-

-

-


(29)业务培训情况(1分)

-

-

-


工作落实情况

(30)资产决算材料报送情况(8分)

-

-

-


(31)资产配置计划报送情况(2分)

-

-

-


(32)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4分)

-

-

-


(33)资产管理工作落实情况(8分)

-

-

-


【加分项】
工作创新情况

实践创新情况(8分)

-

-

-


理论创新情况(2分)

-

-

-


合计

-

-

-


资产处长


联系方式


填表人


联系方式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基础数据表(2022年度)

单位名称(公章): 金额单位:元

资产基本情况

项目

本年增加

本年减少

年末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一、总资产




二、固定资产







三、通用办公设备







其中:1.台式计算机







2.便携式计算机







3.打印机







4.传真机







5.复印机







四、通用办公家具







其中:1.办公桌







2.办公椅







3.书柜







4.文件柜







5.沙发







制度执行情况

2.1配置管理


数量

金额

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计划批复



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实际配置



2.2使用管理

2.2.1采购管理


当年购置总数

政府集中采购数量

通用办公设备



通用办公家具



2.2.2调剂管理

所属单位调入


其他部门调入+调给其他部门


2.2.3软件管理

通用软件

年末数量

正版软件数量

国内品牌软件数量




2.2.4车辆管理

数量

费用

运行车辆数

当年更新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数

更新配备新能源汽车数

燃油费用

保险费用

事故损失费

维修保养费








2.2.5对外投资


所有者权益年初总额

所有者权益年末总额

1.国有独资公司



2.国有控股公司



2.3处置管理


本年处置总数

通过处置平台处置数

环保回收数

达到最低使用年限数


设备类资产



家具类资产



废弃电器电子类




人员情况

在职实有数


其他人员实有数


附件3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自评报告

(模板)

一、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二、绩效自评结果及说明

(一)资产管理效果指标和规范指标得分情况及说明(如自评得分和参考得分存在差异,请予以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指标得分情况及说明(需逐项提供佐证材料,否则该项评分不予认定)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预算绩效评价主评人能力水平项目根据《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以绩效评价行业执业准则为指导,以预算绩效评价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绩效评价市场需求、应具备的实操能力、专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培养专业能力突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应用领域的工作及其各项任务的专业人才,打造特色的绩效评价培养体系,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系统、全面地开展全过程绩效评价,助力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实现财政体系现代化和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